分享生態生物浮床的基本構成以及凈化水質原理
點擊次數:293 發布時間:2022-05-09
生態生物浮床又稱人工浮床,它是一種以水生植物為主體,以高分子材料或無機非金屬材料等為載體和基質,通過植物根部的吸收,吸附作用和植物、浮床及微生物的協同作用,消減水體中的氮、磷等有機物質,凈化水體的生態技術。應用生態生物浮床技術凈化水體,效果較好。過去傳統的方法是物理和化學方法,但都不理想。物理方法為疏挖底泥,引水沖淤等,往往治標不治本;化學方法為加入化學藥劑殺藻,加入鐵鹽促進磷的沉淀,加入石灰脫氮等,這些方法都易造成二次污染?,F采用的生態生物浮床技術是按照自然規律去恢復自然界的本來面貌,強化自然界自身的自凈能力,治理被污染水體。
我國于1991年開始推廣生態生物浮床技術,經過多年的研究和試驗,目前已廣泛應用于大型水庫、湖泊、城市河道、運河等水域的生態修復,并且取得了較好的凈化效果?,F對生態生物浮床的構建、組成,浮床植物的選擇以及日常管理等方面內容作介紹。

生態生物浮床的基本構成與凈化水質原理:
基本構成:
生態生物浮床一般是由浮床框體、浮床體、浮床基質、浮床植物四部分組成。 1、浮床框體:是浮床的大框架,用于固定浮床體,要求堅固、耐用、抗風浪。一般選用PVC管、不銹鋼管、毛竹等作為框架;
2、浮床體:是用于固定和支撐浮床植物。目前主要采用的是聚苯乙烯泡沫板、塑料等材質;
3、浮床基質:用于固定植物植株,保證植物根系生長所需的水分、氧氣,同時作為肥料載體。浮床基質多為海綿、椰子纖維等材質;
4、浮床植物:是浮床凈化水體的主體。常用的浮床植物有美人蕉、空心菜、水芹菜等。
凈化水體原理:
在富營養化水體的水面上,放置生態生物浮床,通過浮床植物伸入水中發達的根莖,吸收、吸附、截留水體中的氮、磷等營養物質,并通過收獲植物體的形式,將吸附積累在植物根系表面及植物體內的污染物移出水體,降低水體的富營養程度,從而達到凈化水質的目的。